分类 工作学习 下的文章

明天上午10:00我就离开Barossa Valley,离开这个经历74天的美丽葡萄酒产区,离开这个每天经常走过的路,离开这个流过汗水的酒庄。

2月16日早上跟Jay一起来Barossa 的路上还充满了忐忑,想着怎样跟酿酒师介绍自己,怎样开展后期的工作,毕竟在来之前他们对中国人是有偏见的。但可能是自己多虑了,经过这么多时间的接触,大家已经成为很好的朋友,我也让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有了些许改变,自己也通过这些天的体验,对葡萄酒的认识更接地气,更自由了,自己也变得更加自信些了。而最关键的是,这段时间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,即使短短的74天,但我已慢慢迈进了去用国际视野去思考葡萄酒的大门。我想这是我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收获。

READ MORE

英语,貌似一直以来还是比较重视,但我的英语水平发展一波三折。

记得在准初一的时候,父母就给我找了初一的英语书暑期在家里学习写字母,所以在上初一的时候,自己的英语字母要比别人的同学更好看些。在我们那个英语水平很低的学校里我还算比较突出的。

后来转学到了县一中,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,我的英语要差一些,但也算中上。再到市一中,虽然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一直不怎么理想,但听说能力还是比较重视的。记得曾经在课堂上与两名外交交流得蛮好的,当时我们高中能和外交说10分钟以上的同学是不多的。当时心里暗喜于自己英语的应用能力的提升,也曾认为自己的英语使用能力还是比较强的。后来在平时听广播的过程中,也会有意无意地去听一些国际电台来联系听力。在高考的英语口语测试过程中,我的表现也是可以的,英语老师给了A+。

但后来到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英语能力貌似很差,大一第一年英语分班考试,我被分在英语二级班(及英语基础比较差的班级),后来大学期间,因为学习内容的增加,在大学中,很多高中的英语底子也慢慢在大学中荒废了。即使当时也潜意识地认为英语在以后工作中很重要,但在大学期间英语能力一直没有多少提升。

到了后来工作,越来越体会到英语的重要性,且多了一些时间锻炼的机会,所以,即使英语的单词量没有增加多少,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还是在锻炼过程中很缓慢的有所提升。不过这种提升速度很慢很慢,看着身边朋友英语、法语、意大利语各种切换,而我自己蹩脚的英语却很不自信。特别是在14年之后,英语在工作中出现的机会增多,虽然水平没有提升多少,但对于英语的使用更加自信,也更自如了一些。

就在17年的2月中,我来到澳洲,来这边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可能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。还记得自从下了飞机,就开始让自己转入英语模式,故意找一个话题跟老外交流,但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语言要跟老外确认一次才能听懂。后来到了酒庄工作,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英语也还可以。但随着工作的深入,发现很多单词都不会,且澳洲人英语口音比较重,很多话都听不懂,自己说的一些话也大多数蹦出来一些词加表情表达,但因为工作内容是自己熟悉的,所以交流也算可以将就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慢慢适应了去听整个句子,不需要每一个词都听懂而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,虽然单子的量没有多少提升,但听力和口语能力在1个月过程中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提升。特别是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,能感觉出来听力和口语有了较大提升。再有一个月就要离开这里了,希望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,更多的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。特别是对英语的亲近感和自信心。这可能会是我此次澳大利亚之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。

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在没有真的接触过酿酒师之前,可能会觉得酿酒师的职业很浪漫,很小资,很优先,获取很吸引人。

但真的接触过酿酒师的人会认为酿酒师的就是工人,就是在车间干活的,特别是在发酵季节的工作特别辛苦。甚至有些人会认为酿酒师是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者,我就曾经被人称作为“工人”,其实本来就是工人,但听到之后还是有点小失落。我也曾经听到某位同学的奶奶不让他做酿酒师,因为觉得酿酒师是一个比较低级的工作。

但对于一直想成为一名酿酒师而不得,却又经历了几个发酵季节的我而言,对于酿酒师的工作在心里早有一定的准备,所以即使辛苦,即使累点,脏点也可以接受。但接近10周的工作现在也有点累了,最近早上醒来手指酸麻,弯曲吃力,双腿酸痛。但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调整好心态,学会苦中作乐。

持续的苦闷会让工作的劳累从身体转移到心里,所以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即使工作辛苦,但也要发现工作的乐趣,发现环境的美好。通过一些自我的激励来让自己调整心情。

很久很久前自己做过一个学习计划,坚持了一段时间,即使觉得这个计划比较合理,但如同高中时候一样很多计划最后还是不了了之。

近日感觉有些时间有些虚度,自我能力提高缓慢,又想起了之前的“学习计划”,自我认为,我还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人,虽然现在工作忙了,事情繁多,但当有些时间在虚度中荒废的时候,内心还是会有一丝丝懊悔。好吧,既让学习之心未死,那就重新捡起之前的学习计划吧,作一个不断奋进的人,不要成为一条生活中的“咸鱼”。

READ MORE